札門烏德的幻像

友人鮮少主動聯絡。
即使有,也三八無聊時候居多。

是那種人家會以為你們熟捻得應該有些什麼,其實卻什麼也沒有的異性朋友。
昨日驀然問起我札門烏德是否當年蒙古旅行的邊界之城。

我說是啊。

那時候我們都還很年輕。
我還很傻。

××××

2016。2010。
六年前。

在三十多年的人生裡,六年算什麼呢?

或許我只能很坦然地說一句:至少六年前,我有勇氣承認當時曾經深愛過。

即使往後不過是連翻反复與折騰。
但能承認自己深深愛過一個人,又狠狠地痛過哭過。

我該為自己的勇氣驕傲。

然而勇氣總有用盡的一天。

××××

再也沒有勇氣承認些什麼。

如果有所動心,也不過是剎那幻覺。

『我喜歡你』『我愛你』
冷靜下來,不過就是四個字與三個字的差別。

卻也離我好遠。

××××

真正可以休息的時候,才發覺其實已經非常疲倦。

也只有在這些時候,才感覺到寂寞。

××××

不是不寫。
只是因為珍而重之,萬語千言。

千絲萬縷。
想寫。
卻已無言。

××××


想看煙火。
想瘋狂地玩一回過山車,坐一回摩天輪。

不是眷戀年輕。
只是年輕時候不曾輕狂過。

想做,不過就是一回。
至少是要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

××××

札門烏德。
恍恍惚惚模模糊糊。

那年風沙曠野中。
當年失語邊界上。

那一趟有痛,有苦,有淚的旅程。
早已煙消雲散。

只慶幸。

有些友人,依然留守,不曾離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