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 - 奧威爾

很多很多年以前,當時姐姐仍在馬來西亞工作,認識很多劇場的人。
我假裝文藝,看過一些。
其中有部話劇《動物農莊》讓我印象深刻。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觸George Orwell(奧威爾)的作品。

後來我忘了怎麼會買了本《1984》。但我記得我把書帶到了蒙古,在顛簸的、無盡的路程裡,在搖搖晃晃的俄羅斯吉普車裡,讀了一大半。那大概是2015年。書的內容當時讓我震驚,覺得作者預言的1984怎麼還發生在2015。而這持續著,到2023。

我真正忘了的,是我也把這本書送給了他。
一直到他提醒我。

***

多年以後我才在蔦屋書店買下了原版英語的《動物農莊》。後來又在城中新貴誠品買了他的《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關於旅行的書寫,城市的描繪。也許作者告訴我的,是某座城市某個時代的某處縮影。
那是城市的刻畫。
為這座城市的歷史與平民,留下了一幀圖畫。

就像,我看過了2012年凜冬與春天的巴黎。
我對巴黎的印象,大概會不同於疫情以後的巴黎。
甚至不同於2019年初秋重返的巴黎。

***

人人生而平等。
但有些人「更平等」。

《動物農莊》給予的「震撼教育」也許不及當初剛接觸《1984》的時候。
但奧威爾的政治隱喻,或也可投影於真實生活中的人生經歷。
何處不政治?

而極權。永遠荒謬,卻永遠有擁戴者。


***

還是那句話。
我看書很隨意。

就比如村上春樹如此有名,如此多產,在我們這一代人裡影響力如此巨大。
而我只讀過他唯一一本關於跑步的散文。

而比如安妮寶貝。
我卻把她的《蓮花》翻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