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隨想

 "Did you murder your daughter, Sheena?" 導演問。

她睜著似乎永遠亮晶晶的雙眸,嘴角一挑,很用力又彷彿帶著挑釁地說:what a stupid question.

紀錄片:The indrani mukerjea story: buried truth。以Indrani Mukerjea的一抹微笑和那一句話作為四集結尾。

不懂是導演與剪輯師的刻意為之,還是在這個充滿轉折與驚嘆號的“失蹤/兇殺案”裡,這個“無聲”結尾讓人對主要嫌犯之一Indrani Mukerjea的這個充滿自信的微笑,感覺不寒而慄。

無聲勝有聲。看官各自想像與理解。

Netflix四集的紀錄片說的是2012年4月25日當晚在孟買失蹤的Sheena Bora的案件。迄今這宗案件依然未結案,四位嫌犯包括最先被逮捕的Indrani Mukerjea,全都在保釋期間等候審判。案件已歷經將近一輪生肖的時光,Sheena Bora的母親Indrani Mukerjea依然(看似)敞亮地說:她可能還活著啊。那個DNA檢測不能證明死者就是她。她是25歲的成人,她如果不想見我,她就不會出現。

其實從未聽聞這宗案件。但紀錄片以多方問答穿插,緩緩帶出這宗有點複雜又不可思議的「在審案件」。四名嫌疑犯只有Indrani Mukerjea願意接受採訪。其他時候多是帶出此去經年所有的嫌犯、證人們已經曝光過的庭審、新聞報導,與記者們的採訪。在重重疑雲中,抽絲剝繭,也攤開了那些嫌犯們「可能」相互矛盾的說辭。

雖然是一宗失蹤/兇殺案。但整個紀錄片看下來,我只覺得所有人都不可信。這個充滿謊言、背叛、利益牽扯與虛偽的家庭,很可怖。

然後我又忽然想起大馬的趙明福案件。似乎,沉冤待雪之日茫茫。

****

抽空看了排片不多的《年少日記》。從《富都青年》到《年少日記》,都不可避免讓我想起多年前看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那麼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海邊的曼徹斯特》當時給予我的觸動。有些哀傷看似沒那麼明顯,卻讓人感受到沈沈的壓抑與難受;有些哀傷(與道理)那麼害怕你看不見,於是都老老實實告訴你了。

哦。

我很少很少很少看電影。偶爾喜歡看書但我沒讀過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泰戈爾的漂鳥集。發瘋時候還會追星。喜歡看電視劇,覺得shah rukh khan 真帥。所以對於觀後感,真的只是很個人很個人很個人的觀後感。

****

心裡有個坎。雖說擔憂無用,但真要來臨時,我不曉得自己是否承受得住。

****

原本和多年未見一度斷聯的友人約好。後來因故取消。

「被放棄」之感再次來襲。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本來,其實,也還好。

****

健身房最近,好像又比較少人了。

****

繼續孤單又沈默又無所畏懼地碎碎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