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版的《白色巨塔》我看了這許多年,一直沒看完。
侯文詠的《白色巨塔》出版經年,我也興趣缺缺。只知道後來改編成連續劇,似乎是言承旭主演的。
許多年後的今日,我闔上了書。驚訝於自己的閱讀速度,也無言。
××××
雖不熟悉,卻也並非對台灣的醫療狀況、媒體生態一無所知。
所謂權力地位人事,工作那麼多年以後,我也竟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不予理會,並尚算安然無恙。
人何苦為了這些而變得那麼複雜?
醫療精神與助人之心,為什麼可以因為種種外在因素而被扭曲?
我並非完全正直,自認做不到百分百道德正確,更不是道德判官。也明白職場總有規則,怎能容我全然超脫毫無所覺。
只是長那麼大了,依然無法理解何謂徹徹底底的功利主義。
有些事情可以蒙混著過關。
有些原則絕對不容許絲毫妥協。
在我心裡,還是有那麼一把尺。
不算太剛硬。
但有些底線不能碰觸。
怎麼可以這樣?
這是醫療界。
這關乎人的健康與生命。
我看著書裡的人物為了爭權奪利而褫奪患者的最大利益,只覺:這真的只是小說裡才會出現的事情嗎?
××××
然而人物刻畫並不深刻。原本以為的主角蘇怡華醫師,應該是串起全書的人物,應該代表著某方面的‘正派’人物。卻一直都模模糊糊。唯一寫得深刻的,是小說後段他完全不由自主地踏上那一段他從前消極對應從不爭取的道路。他站到了最高處,收穫最大的權力與地位,我卻只覺得蘇怡華失去他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 他自己。
即使是關欣,這位熱血良善正直的麻醉科醫師,在字裡行間仍然是模糊的時候居多。還有邱慶成醫師,似正似邪,本該是個充滿矛盾點的精彩人物,卻很可惜地掉入了不冷不熱的水裡載浮載沉。除了際遇,感覺不到那應有的衝突。
然而故事還是好看的。雖然晦暗,卻屬緊湊。
最好的,是結局。滿溢的無可奈何,嘩嘩傾瀉的悲涼,掩蓋了此前的所有瑕疵。那不是一個美好而陽光的結局,卻是一部小說堪稱完美的結局。
××××
上網搜尋了一下改編自這部小說的電視劇,發現飾演邱慶成醫師的就是戴立忍。
心裡不禁暗自驚嘆於這樣的選角。
是精彩的選擇呀。
然而稍微看了電視劇簡介,還是決定不看了。
我算是挺喜歡關欣的,至少她比蘇怡華勇敢。
但電視劇畢竟不是小說。一些改編,或許不會是盡如人意的。
××××
雖然這些年身不由己地投入商業與醫療之間搖擺的藥劑行業。
雖然總是工作時候想離開,離開以後想回來。
雖然被藥劑行裡的顧客氣得說不出話,磨得快失去了熱情(如果曾經有那麼一點點)。
這一次我還是願意嘗試重新投入。
我希望。我期望。心底那顆想要助人的小小的、快要熄滅的火苗,能再度燃燒起來。
這一次,我不想被現實打敗。
如果上天能給我這個機會。
不想溝通的時候
不想溝通的時候,我把鴨舌帽戴上。
把帽簷拉下,遮掩住大半的臉。
對著四張歡笑的臉,我無法不想有聚就會有散的時刻。
無法不想:即有離散,何故要有相聚。
你傳來的訊息一霎觸動了淚腺。
然而在四張歡笑的臉面前,我只能忍住。
天曉得我多麼想哭。
萬語千言又豈是短短數句話在whatsapp裡能說得清?
你必然訕笑我的多慮多想,徒增煩惱,於身心無益。
百轉千迴,只剩下有一搭沒一搭的隔空訊息傳遞。
與空氣裡我突兀的半張臉,和沉默良久的無語。
把帽簷拉下,遮掩住大半的臉。
對著四張歡笑的臉,我無法不想有聚就會有散的時刻。
無法不想:即有離散,何故要有相聚。
你傳來的訊息一霎觸動了淚腺。
然而在四張歡笑的臉面前,我只能忍住。
天曉得我多麼想哭。
萬語千言又豈是短短數句話在whatsapp裡能說得清?
你必然訕笑我的多慮多想,徒增煩惱,於身心無益。
百轉千迴,只剩下有一搭沒一搭的隔空訊息傳遞。
與空氣裡我突兀的半張臉,和沉默良久的無語。
訂閱:
文章 (Atom)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
-
好久沒認真寫信給誰。 那曾經是我很衷情的一件事。 手寫的。電郵的。日記式的。明信片。 即使後來在路上,也是不斷不斷地寫。 全心傾注。耗盡心神。 卻樂此不疲。 那曾經是我在寂寞的旅途上,最深刻的寄託。 話說予誰聽? 說予你聽。 那一疊厚厚的明信片,從普西卡...
-
清晨的鴨川 讓我掬一把清水,替你洗去塵埃與悲傷。 好嗎? 如果。 你還記得傷悲。 ×××× 起了個早,在眾人皆睡的時刻。 裹了個嚴實,我吸了吸空氣裡冷冷的味道,走在無人冷清的街道上。 除了24小時便利店,其餘店鋪皆仍在沉睡中。 門戶緊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