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
天上是否一樣春雨紛然。
×××
像重新愛上。
又像原來不曾忘。
卻注定傻傻地。
重新失戀。
×××
如果愛情有面貌。
她的名字是否模糊。
×××
買了好些年的《傷歌行》,在百無聊賴,沒有任何一本想要拿起來翻閱的書的情況下。
被翻開了第一頁。
《愛別離》。《艷歌行》。
都是很厚重的。堆滿著密密麻麻小字的小說。
總是買了。等了好幾年。
才脫離塵封的日子。
還是喜歡鐘文音的散文與旅遊文字。
然而時久日長。
感覺竟是淡了。
或許是自己也變了。
×××
追踪某個香港八十後騎腳踏車旅行,名喚阿翔的旅者的臉書專頁。
話說他好似是孤單星球首次招收的第一批被錄取的作者之一。
帥帥不耍酷還有點傻氣的臉。
登時著迷。
可畢竟已不是少女。
臉書news feed只偶爾會點擊進去看。
反而喜歡那個在西藏開咖啡館的薯伯伯。
喜歡他的一些觀點。喜歡他的文字。
香港旅人彷彿都很擅長經營臉書旅行專業。
男的未必很帥,但總是有點斤兩。
女的卻一定漂亮。雖然她們也一樣有點斤兩。
臉書臉書。
不必臉書,這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
沒有臉。
再和善的笑容都只能是兄弟姐妹好友。
×××
四月。
旅行的的季節。
有懷念什麼嗎?
懷念肆無忌憚的笑。
懷念。那段單純的日子。
如果都不散,好嗎?
可畢竟。終究。
每個人都只能各走各路。
×××
而我重情易碎。
望著戶外的雨。沉默。
內心荒涼。
有什麼書可以讓內心不再荒涼。
有什麼人。
可以讀進我的心裡。
×××
連文字也容不下我。
那我還有什麼。
×××
四月結束了。
雨季未完。
無題
重複又重複地聽著音樂,我停下在鍵盤上飛快移動的雙手。
忽然入了神。
定定的。
是當日越堤看的第一部電影。
我說:我不想一個人看這電影,你陪我看可以嗎?
想想,如今再也不能有事沒事,一句你得空嗎,就拿了護照搭車到新國找朋友看電影。
再也不能有藉口或無藉口,在家填好入境卡,次日過境。和友人有的沒的都亂聊一通。
那麼自然。那麼理所當然。
再也不能這樣。見面如此容易,如此自然而然。
想想。還是有些許難過。
只是,這樣的日子若非我堅持回返吉隆坡而先斬斷。
遲早有一天仍是要結束的。
在仍未萬分捨不得的時候結束一切幻覺,或許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擁有回憶。可想,可偶爾回味,可偶爾眷戀。
已足。
吧。
不。我不會哭。
訂閱:
文章 (Atom)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
-
好久沒認真寫信給誰。 那曾經是我很衷情的一件事。 手寫的。電郵的。日記式的。明信片。 即使後來在路上,也是不斷不斷地寫。 全心傾注。耗盡心神。 卻樂此不疲。 那曾經是我在寂寞的旅途上,最深刻的寄託。 話說予誰聽? 說予你聽。 那一疊厚厚的明信片,從普西卡...
-
清晨的鴨川 讓我掬一把清水,替你洗去塵埃與悲傷。 好嗎? 如果。 你還記得傷悲。 ×××× 起了個早,在眾人皆睡的時刻。 裹了個嚴實,我吸了吸空氣裡冷冷的味道,走在無人冷清的街道上。 除了24小時便利店,其餘店鋪皆仍在沉睡中。 門戶緊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