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個夢

某日我做夢。
那是滿天、漫天的星星。

恍惚中以為那是香港。是屬於海平面,地平線的那一端。
我和你坐在一起,無所不談。
我笑。燦然。

漸漸地,你背對著我。而我依然喋喋不休。
想問你工作的事情。
一轉身,出現的竟是另一舊友的臉孔。

然後漸漸地,夢境彷彿走進了生活。
我已經不知道是否該守著。

你好嗎?
我又在無力地問。悄悄地問。
心底漸漸地安靜了。

我已經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一個曾經喜歡,卻曾遭無情的責備,潑了一臉冷水 —— 的人。

我們一南一北。
生活漸離。
已經什麼都不是。

那個夢,成了真。
生活大概都是由無數相遇與終究背對遠離所譜寫而成。

××××

呂校長問小孩有什麼夢想。
她讓小孩問被生活折騰成一個樣子的父母,曾經的夢想。

黑暗裡我反复流淚。

《五個孩子的校長》感人。

我卻只記住《The Imitation Game》的光影閃爍裡,我不斷壓抑。
終究控制不住地淚流滿腮。
那份電影裡的強烈情感,至今烙在心裡。
是的,我抗拒不了地比較。

即使是《Wild》,也只有El Condor Pasa留在了心底。
她旅行去了。她徒步去了。

有一天,我也旅行去了。
會嗎?

反复質疑自己的生活,反复質疑那個夢想是否前人帶來的影響。
我已經不知道。
那個我記得的夢,是否真實。

××××

有一天。
我們真正地享有民主自由了。

媒體人不再動輒被當作作姦犯科的人來扣押。
不必再擔心因直言不諱而被逾十警察扣查。
反對黨不再因反對而被抓進監牢裡。

有一天。
我們平起平坐。
人們不再因生活困苦而咆哮或遁逃如宗教包覆(包袱)裡。

公平公正的政策。
政黨和平輪替。
三權分立。

警察終於很‘務正業’地把治安給搞定。
我們不再緊緊抓住包包。
不必把包包藏在車子椅子底下。

我們半夜在街上散步,再也不擔驚受怕。

文化藝術活動被有效地推廣。
不滿發聲被聽見。
我們的城,有書香、有劇場表演、有有份量的藝評。

除了旅行與書寫,我必須牢牢記住。
記得這一個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