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
近年來看書有個習慣。
有意思的段落、撞擊思想的詞、貼近我心的句子,我喜歡用筆劃下來。
多數時候無筆在手,就在書頁末端折一角。
《我是馬拉拉》折得不多。
最動人心的,是這個女孩的勇氣與堅持。
對於我們唾手可得,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於她們,卻是必須抗爭爭取,與拼上性命的事情。
××××
關於一本瀆神之書,馬拉拉的父親在一場辯論會裡說:首先,我們先讀完這本書,然後,我們何不自己寫一本來反擊?
馬拉拉引述他父親說的話:“伊斯蘭教難道軟弱到不能承受區區一本書的批評嗎?那不是我所認識的伊斯蘭教!”
念及近年來馬國各族之間的敏感話題。
是的。我總是認為,只有對自身毫無信心與軟弱的宗教與文明,才會動輒跳腳。並認為他人的話語都是在侮辱。
軟弱的不是宗教。是人。
××××
『塔利班可以拿走我們的鉛筆、書本,但他們沒辦法讓我們的腦袋停止思考。』
誰也無法讓任何人的腦袋停止思考。
除非人不願意思考,只願意轉載與起哄。
××××
因為一聲槍響。世界矚目。
原該是禍,卻變成了福。而且繼續綿延。
我成長在相對優渥與順遂的環境,永遠無法體會那種在恐懼下仍然堅持的韌性與耐力。
因而我是溫室裡的花朵。
我不夠勇氣。
而這本書教會我的,是我最缺乏的勇氣與堅持。
雖然還是很迷茫,但我相信生命仍然有無限可能。
只要我有勇氣與足夠的堅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
-
好久沒認真寫信給誰。 那曾經是我很衷情的一件事。 手寫的。電郵的。日記式的。明信片。 即使後來在路上,也是不斷不斷地寫。 全心傾注。耗盡心神。 卻樂此不疲。 那曾經是我在寂寞的旅途上,最深刻的寄託。 話說予誰聽? 說予你聽。 那一疊厚厚的明信片,從普西卡...
-
清晨的鴨川 讓我掬一把清水,替你洗去塵埃與悲傷。 好嗎? 如果。 你還記得傷悲。 ×××× 起了個早,在眾人皆睡的時刻。 裹了個嚴實,我吸了吸空氣裡冷冷的味道,走在無人冷清的街道上。 除了24小時便利店,其餘店鋪皆仍在沉睡中。 門戶緊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