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好萊塢電影的一部關於印度的書



小說而言,那非常有趣。
越獄逃犯。印度。孟買。貧民窟。黑社會大哥。阿富汗戰爭。

奇怪。作者嘗試打動讀者,我卻不為所動。
開始時候確實有些‘名言’,然而故事實在太冗長。

或許因為我讀不習慣英文小說?(可是我記得我讀《The kite runner》的時候也哭得稀里嘩啦的)

無法感受主角對那位黑社會大哥的崇敬與敬慕。

喜歡的,僅僅是他在貧民窟居住的那一段。
僅僅是那些在貧民窟裡出現的人物。

Prabaker。我記得他的笑,和他的死亡。

鉅細靡遺的。
或許因為這樣,這本書其實很容易讓人放棄吧。

××××

如果你會經歷一件很開心很開心的事情,可是你明明知道結局是悲慘的。那你還會想要經歷這件事嗎?

狂喜帶來的狂悲。
或許應該不喜不懼,方能一切如煙輕風。

××××

一切的情節,彷若是為了拍電影而設。
一出典型的好萊塢電影。

嗯。

會拍出寶萊塢的形態嗎?

××××

這一陣子,我都不想再看關於印度的書籍了。
啊。

××××

繼續書寫。回頭閱讀中文書籍。
那些依然是我的最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