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長河
我偶爾會想。
有些人,就是合該在那些時候出現的嗎?
不遲不早。
出現。消失。復出現。復消失。
從窩心、動心、遺忘、想起、惦念、再遺忘、再重逢。復分開。
從沒有刻意放在心上,一直到歸家以後悄悄地長出了預留予他的位置 —— 一個重要的朋友。
是什麼樣的命運,讓我遇見了他。
××××
我曾經用‘BC’,『你』,『他』,『同鄉人』,『故鄉人』,『鄉音』,種種不同的稱謂,在不同的篇章裡提起他。
這個當初以疲憊卻警戒的狀態與我相見的旅人。
我已經說得太多。(若讓他知道,恐怕會不爽。)
一個認真而理性的旅人。一見面不久就直言不諱:我不喜歡感性的人。
又說『我最喜歡一個人了。最怕有人跟著。』
讓我心裡打了個小結。可那並沒有阻止我想要靠近他。
即使他是不熱又不冷的。
卻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旅程的起始,教會我要認真旅行。
教會我,要懂得省大錢,花小錢。教會我一個簡單又便宜的煮食方法,讓我後來在西班牙和巴黎的日子,不必上餐館就可以吃得又飽又健康。
教會我,路上一大把一個人上路的女子,別太以為這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借我電腦上網。陪我聊天。
教會我,替旅人送行,是多麼溫暖的事。
無論是以言語還是行動,直接或間接的。他教會了我許多事情。
在他眼裡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於我而言是多麼重要的警醒與回憶。
××××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旅途中的相遇,僅僅是在比什凱克的一段。
我們並沒有不斷遇上。
我們沒有一起行走一段路。
我的懶散與感性,他不認同。
我的膽小與依賴,他不置可否。
然而他對朋友是很好的。
即使道不同。
卻是這個旅途中遇見的朋友,在我最混亂迷茫的一年,一次又一次地把我拉拔出情緒的泥沼裡。
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要堅強,要獨立。不要凡事依賴。
告訴我,感性不一定就是浪漫;理性不代表不懂幽默。
總是在一些關鍵時刻,莫名其妙的一句話。
讓我忽而淚濕了眼。
是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是些雲淡風輕。
而僅僅是這樣,我記住了。
記住了他人的雲淡風輕和微不足道。
××××
比什凱克,吉爾吉斯坦的年輕首都。
Bishkek - Pishkek - 攪拌馬奶的槳。
這個於我而言,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年輕都城。
卻因為在那裡遇見了他,而變得重要起來。
××××
這個一直在教我的朋友,教會了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要活在當下,期盼未來。
不要一直活在過去的回憶裡。
我得常常提醒自己。
朋友,你能時時提醒我嗎?
啊,不。你遠走了。(雖然其實也沒有很遠。)
我得獨立自主。
你有意無意的言談裡,曾經如是說我。
××××
思念是一道長河。
綿延無盡,卻那麼富有生命力。
是你的話語,讓我有勇氣一直一直認真地走下去。
你是我生命裡的一道河。
琤瑽流過。
沒有留下痕跡,不回頭。
會流到哪兒去?
我會跟著河流走嗎?
沒有人知道。
最重要的一句話,你已經留給了我。
其他都不重要了。
往前奔去吧。別回頭。
我們還會再見嗎?
或許只是想說:朋友,我們何時才能來一杯酒?對酒當歌。聊聊彼此的近況與未來?
××××
2011年盛夏。2012年初春。
我從一個點。飛到另一個點。再飛另一個點。
然後飛回家。
回到了原點。在日常裡不斷調整,期望重新出發。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麼樣。
可這段旅程的故事,暫時在此作一個了結。
若我再寫,那必然不是在這裡了。
故事說夠了。
我希望,完結不過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為你,為她,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繼續好好地、有靈魂地生活下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
-
好久沒認真寫信給誰。 那曾經是我很衷情的一件事。 手寫的。電郵的。日記式的。明信片。 即使後來在路上,也是不斷不斷地寫。 全心傾注。耗盡心神。 卻樂此不疲。 那曾經是我在寂寞的旅途上,最深刻的寄託。 話說予誰聽? 說予你聽。 那一疊厚厚的明信片,從普西卡...
-
清晨的鴨川 讓我掬一把清水,替你洗去塵埃與悲傷。 好嗎? 如果。 你還記得傷悲。 ×××× 起了個早,在眾人皆睡的時刻。 裹了個嚴實,我吸了吸空氣裡冷冷的味道,走在無人冷清的街道上。 除了24小時便利店,其餘店鋪皆仍在沉睡中。 門戶緊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