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night in Varanasi


Kenneth 和 Apple. 
常常,我就坐在那河階上觀望。
那一夜。
錯。
是夜未央的時刻。

我發呆的時候忽而聽見熟悉的廣東話。
短促俐落的廣東話。我猜是香港口音。

然後。寂寞也罷。三八也罷。
好像是我主動去搭訕吧。




那幅傻呆呆的樣子。
想來是我在瓦拉納西的日子的常態。

實在感恩他倆。
留下了我在瓦拉納西的面貌。

那是多麼珍貴的畫面。


人字拖。七分褲。我的紅色可樂外套!



然後Kenneth喚住Apple和我面對鏡頭笑一個。


××××

有時候以為無關重要的事情。
回頭看的時候,卻發現。

原來有人替你留下了你當時候的身影。
而我們不過萍水相逢。
留下的,卻是最珍貴的自己。
2011年的自己。

謝謝Kenneth和Apple。
雖然他們不知道。

要到兩年後的今天,重溫一些照片。
我才曉得感恩。

感謝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那些關於城市與變遷

在今年無盡的焦慮與忐忑裡,我習慣性地利用“瀏覽社交網絡”與“短視頻”來麻痺神經。 在那些虛無世界裡,好像窺見真實。彷彿所有的喜怒哀樂,悲傷與欣喜,都那麼切身又那麼飄渺。 於是,我艱難地讀書。好難把書好好讀下去。 除了川端康成。 《千羽鶴》大概是我讀的第四本川端康成的小說。簡潔的文...